“成本会计学”复习笔记


发布时间:2005/8/10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www.dadeedu.com/tj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成本会计的对象

【本节的关键词句】

1、企业生产费用[d1] 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2、产品的成本[d2] 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中的产品价值包括三部分:

1)生产资料的价值(C)

2)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

3)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

即:理论成本仅为其中的C+V部分,产品成本也是这两部分价值之和。这里要求大家在自考时会选择。

一、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包括下列两方面:

(一)经营管理费用:[d3]

(二)产品的生产成本:[d4]

二、 成本会计的一般对象

从工业企业的成本对象推广到各行业的成本对象。从而得出结论是:

1、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d5]

2、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d6]

三、 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的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

管理要求
成本概念
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d7]

为了计算税金,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
生产经营业务成本

经营管理费用

经营决策
机会成本、变动成本等
专项成本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任务



一、 成本会计的具体任务[d8]

(一)进行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争取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最优化。

(二)制定企业的目标成本,作为成本的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依据。

(三)制定成本计划,促使企业执行成本计划,节约费用、降低成本。

(四)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

(五)进行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二、 成本会计的中心任务:是降低成本、费用,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环节



总体掌握有哪七个环节。

一、 成本预测:是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测算。[d9]

二、 成本决策:是在众多个与生产经营成本有关的方案中作出的最优选择。是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d10]

三、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d11]

四、 成本控制:

五、 成本核算:(最基础)

六、 成本分析:

七、 成本考核:[d12]

综述:现代成本会计实际上就是成本管理。

狭义的成本会计
广义的成本会计

成本核算(一个环节)
包括成本预测七个环节在内。






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 成本会计的机构

(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d13]

(二)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

1、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即人员分工)

1)按成本会计的环节分:[d14]

2)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d15]

3、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各级机构之间的分工,注意与1区别)

1)集中工作

2)分散工作

(希望考生能将之作为一道综合题来掌握,这一点对工作实务都有指导作用。请理解各自的涵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总之要求,每一项成本会计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一成本会计人员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

(三)成本会计机构与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可略)

二、 成本会计人员(了解职责、权限即可)

三、 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一)制定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二)种类:(了解一下,可作选择题)

1、会计法

2、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3、分行业会计制度

4、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内部自定的)

5、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或办法(企业内部自定的)


--------------------------------------------------------------------------------

[d1](其与时期相联系)
[d2](其与产品相联系,注意其与费用的区别)
[d3]包括产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会计核算上作期间费用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
[d4]其成本项目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
[d5]简称成本
[d6]简称费用,所以,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P3
[d7]其实,就是在一般对象加上专项成本即可。专项成本是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是近期才出现的,因此称:现代。
[d8]了解有印象即可。
[d9]计划期开始前与计划执行过程中均可以执行。
[d10]进行成本决策,确定目标成本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
[d11]

1)是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目标。

2)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3)计划的编制过程也是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费用潜力的过程。
[d12]考核时,都应剔除不可控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d13]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
[d14]按七个环节相关程度进行归类,如可分:成本预测决策组、成本计划控制组、成本核算组、成本分析考核组。
[d15]如可分,产品成本组、经营管理费用(计算利润用)、专项成本组(加强管理用)。


第二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第一节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意义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

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经营管理的耗费过程。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发生各种各样耗费。这些耗费用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d1]

(1)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称为生产费用;

(2)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称为销售费用;

(3)由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称为管理费用;

(4)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费用,称为财务费用。

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为产品的制造成本,简称产品成本。

工业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称经营管理费用。

因此,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意义[d2]

工业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审核各项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支出,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

可以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

可以为企业进行成本和利润的预测的数据,参与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决策;还可以为企业计算利润、进行利润分配提供数据。



第二节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这一部分内容只要理解就可以)

首先应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进行审核,看应不应该开支;已经开支的,应不应该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d3] ;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应不应该计入产品成本。[d4]

其次,要对已经开支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进行归集:其中经营管理费用应按期间[d5] 进行归集,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生产费用应按产品[d6] 进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成本,以便为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数据。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d7] (重点)

为了正确核算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损益,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d8]

企业发生的费用并非都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例如资本性支出,就不应该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又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固定资产的报废损失、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等等,都不是由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也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即收益性支出,则因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d9]

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

经营管理费用主要是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这三项期间费用,他们不因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月损益。

(3)正确划各个月费用界限[d10]

这里主要涉及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会计科目的应用。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d11]

对于本月内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还应该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属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应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属于几种产品共同发生,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几种产品的成本。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在产品的费用界限[d12]

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都已完工,各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

如果某种产品都未完工,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

如果某种产品一部分已经完工,另一部分尚未完工,各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还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都应贯彻受益原则。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d13]

固定资产的计价、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与高低;

原材料发出的计价;

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方法等等。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了解)

(一)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二)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三)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四)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计算产品成本是为了管理成本,管理要求不同的产品,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d14]



第三节 工业企业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工业企业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就是对工业企业各种费用的两种最基本的分类。

一、工业企业费用要素

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划分,主要有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这三类可以称为工业企业费用的三大要素。[d15]

为了具体地反映工业企业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工业企业费用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九个费用要素: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舱

3.外购动力

4.工资

5.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利息费用

8.税金

9.其他费用

按照上列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按照费用要素分类核算工业企业的费用,可以有如下作用;

1.可以反映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共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使各是多少,据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2.各种分类反映了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及其支付工资的实际支出,因而可以编制企业的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资料。

3.外购材料和燃料支出多少与材料和燃料的储备资金的定额储备资金的周转速度密切相关。支出越多越快,所需储备资金就越多,储备资金的周转就越快,反之亦然。因此,这种分类还可以为企业核定储备资金定额和考核储备资金周转速度提供资料。

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工业企业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首先应分为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d16]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还应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经营管理费用。

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的要求,我国工业企业一般应该设置以下四个成本项目:[d17]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气动力

3.生产工资及福利费,简称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为了使成本项目更好地适应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工业企业和主管企业的上级机构可以对上述成本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规定或者调整成本项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d18]

费用在管理上用户单独反应、工资和考核的需要;

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的大小;

为某种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的大小。

三、工业企业费用的其他分类

(一)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生产费用[d19]

这是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二)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d20]

这是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三)生产费用按与工艺关系分类和按计入产品成本方法分类的联系与区别[d21]

直接生产费用大多是直接计入费用,例如原料、主要材料费用大多能够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

间接生产费用大多不是直接计入费用,例如机物料消耗大多只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但也不都是如此。例如,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工业企业或车间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都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都是直接计入费用。[d22]

又例如,用同一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几种产品的联产品生产(如石油企业)的企业中,直接生产费用的间接生产费用都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都是间接计入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直接计入费用。



第四节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d23]

(一)对工业企业的各项费用要素进行审核,确定费用应不应该开支的,应开支的费用,应不应该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应该计入的,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计入经营管理费用。[d24]

(二)将本月开支的成本、费用中应该留待以后月份摊销的费用,计作待摊费用;将以前月份开支的待摊费用中本月应摊销的成本、费用,摊入本月成本、费用;将本月尚未开支但应由本月负担的成本费用,预提计入本月成本费用。[d25]

(三)将计入本月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成本。[d26]

(四)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算出该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d27]



第五节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和帐务处理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总帐科目及其明细帐的设立

(一)"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及其明细帐的设立

基本生产是为完成企业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

”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是为了归集进行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和计算基本生产产品成本而设立的。

该科目应按产品品种的成本计算的对象设立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

格式一: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

格式二:按成本项目分设专行[d28]

(二)"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和其他有关科目的设立

辅助生产是指为了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该科目应按辅助生产车间和产品、劳务分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账中按辅助生产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和专行进行登记。

为了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应该设立制造费用总帐科目;

为了归集和分配的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应该分别设立"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帐科目;

为了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还应该在分别设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总帐科目;

企业如果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可以增设"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总帐科目。[d29]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帐务处理[d30]




--------------------------------------------------------------------------------

[d1]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可这样理解,就是生产和经营管理费用,而后者即为三项期间费用。(理解其包括的内容,可作选择)
[d2](理解就可以了)
[d3]有的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d4]经营管理费用包括三项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溢。
[d5]能分清各自按什么归集
[d6]同上
[d7]这可是很重要的。
[d8]记住有哪些是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就能理解为何要作如些划分了。
[d9]一个是按期间归集,计入损益;另一个是按产品对象归集,计入成本。两者的作用不同。
[d10]体现权责发生制
[d11]体现受益原则,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12]请与上述作一个区别:这里是在同一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13]计价不准确,价值结转方法不恰当,都会影响到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归集。
[d14]换而言之,同一企业,可以针对不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d15]哪三类哪九要素,这可是一个知识点的。
[d16]如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
[d17]记忆内容,也是实用
[d18]工作实践应用指导,当然要理解。不可死记。重要。 
[d19]直接生产、间接生产,当然与生产工艺相关,按生产分类。掌握生产两字
[d20]直接计入、间接计入,当然与计入成本相关,按计入产品成本分类。掌握计入两字
[d21]在理解分类的依据的基础上,掌握了其含义之后,就容易记牢了。
[d22]大多与大都的区别你看出来了没有?
[d23]重要,你可以画一个流程图,以加深印象。
[d24]区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
[d25]遵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d26]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27]在同种产品之间进行分栩
[d28]掌握两者的优缺点,即可
[d29]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需设置哪些帐户?
[d30]能画出简略的流程图,对以后成本计算定有帮助。



第三章 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 要素费用核算的程序

一、 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程序

1. 掌握成本项目设置要求与常用成本项目有哪几类:我国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燃料及动力”四个成本项目。另问:在何种情况下可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即“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明细帐中一般应有这四个成本项目的专栏,帐页格式见P31。

2. 掌握直接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费用的涵义与区别P27: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可以称为直接生产费用,它主要与生产的工艺相关;直接计入费用主要与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相关。(请理解:是否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是,直接生产费用;否,间接生产费用。因为两者都用于产品的生产,因此,无论是直接生产费用,还是间接生产费用最后都必须计入产品生产成本。既然要计入产品成本,那能否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能,就是直接计入费用;否,就是间接计入费用;)

3. 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程序: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而且有专门的成本项目,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则直接计入该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中的相应的成本项目;如果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即该直接生产费用为间接计入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几种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中相应的成本项目。(例:如果A材料只用于生产D产品,应直接计入D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中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若是既生产A产品又生产B产品,则该A材料的消耗总额,就不能直接计入任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就需要将之分配计入A、B产品成本。所以该项费用为间接计入费用,需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4. 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标准主要以三类:(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多项选择,有哪三类,而且能根据每类的例子能推出是按什么类别分类,重点)

(1) 成果类,例如按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2) 消耗类,例如生产工时、生产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和原材料费用;

(3) 定额类,例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的。

5. 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计算公式:(理解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因为以后制造分配率的计算也是按此原理得出的,重点)

(1)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2) 某种产品或某分配对象应负担的费用=该种产品或对象的分类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二、要素费用中其它用途费用的核算程序

1. 要素费用中其它用途费用:主要指除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中四个成本项目之外的费用

2. 对于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费用,应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

3. 对于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帐户。

4. 要素费用中其它用途费用的核算程序:①将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帐户中的费用,通过一定的程序,分配转入有关各种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的各项成本项目中。将这些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就可以得出各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②对于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以及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费用,则应分别计入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帐户,然后全部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直接计入当期损益。③对用于固定资产购置和建造的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则应计入在建工程等科目,然后通过一定的帐务处理程序转入固定资产帐户。

上述内容,实际上是教材P35页图表的文字表述。





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 材料发出的核算

(一)材料收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 材料发出和应该根据领料单或领料登记表等发料凭证进行。

2. 为了更好地控制材料的领发,节约原材料费用,应该尽量采用限额领料单,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3. 生产所剩余的材料应该编制退料单(否则本期成本会虚增)。对于车间已领未用、下月仍需继续耗用的材料,为了避免本月末交库下月初又领用的手续,可以用"假退料“的办法。

(二)按实际成本进行的材料发出核算

1. 材料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可以按照材料的实际成本进行;也可以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 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情况下,发出材料的几种计价方式[xsk1] :P39(会选择,而且应知在什么情况下才采用)

3. 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的企业,也可以将原材料科目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辅助材料、生产修理用备件和燃料科目。P39(什么样的情况下,划分什么科目,应了解)

4. 根据P40表格编制会计分录:理解P40与P41两笔分录的贷方科目在运用上的区别,理由见上。

(三)按计划成本进行的材料发出的核算

1. 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发出核算。为了核算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还应设立“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 “材料采购”科目的基本结构是:借方反映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反映材料的计划成本。(注意借贷方登记的内容)

3.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反映材料成本的超支差异;贷方反映材料成本的节约差异。(选择题型)

4. 掌握下列关系P43:原材料余额(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余额(借方为加、贷方为减)=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5. 理解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公式:其原理就是=总差异/总计划成本P43,反映每百元的计划成本的材料应承担多少材料成本差异。

6. 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借方为加,贷方要减)。

7. 如果库存材料的比较多,本月发出的材料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购入的材料,也可以根据上月末、本月初企业结存的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这种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理解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该公式?因为大部分都是按以前结存的材料发出,所以采用以前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率,对核算影响不大)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应任意变更。

8. 理解材料成本差异率也应按材料类别分别计算。(各类各种材料之间的差异额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分类计算,以减少误差)

9. 理解教材45页的第二笔分录的作用(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论调增还是调减差异,都是借有关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分担超支差异用蓝字,分担节约差异用红字)

10. 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发出核算的优缺点:(理解标题就可以了)①可以考核和分析材料采购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②有利于考核和分析各车间、部门的成本。③可以简化和加速材料核算和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

11. 按计划成本进行材料发出核算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材料品种、规格多、材料计划成本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适用于哪些企业)

二、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1.材料费用分配的依据:都应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凭证,按照材料的具体用途进行:(将其中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有关成本项目;将其中用于产品销售以及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材料费用,计入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和有关的费用项目;将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的材料费用,计入在建工程支出,等等。)

(一)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1.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掌握其原理)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和主要材料,如果是分产品领用,即费用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如果不能分产品领用,而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这些原材料费用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有关产品成本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2.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标准的选择:(要求会选择以及他们的计算)

(1)按产品的重量的比例分配;(2)按照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3)按照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

3.掌握消耗量定额与定额消耗量之间的区别:消耗定额,单位产品的和消耗定额;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的消耗定额,在数量上是等于产品的实际数量乘以消耗定额。

4.掌握间接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及其例子,但公式的基本原理可以参见P37页公式。所以,只要你掌握了前面的公式,那么这些计算都很容易掌握。

5.原材料费用分配的帐务处理。(按其用途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材料费用;)

借:辅助生产成本 (直接用于辅助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材料费用;)

借:制造费用 (用于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种材料费用)

借:产品销售费 (用用于产品销售;)

借:管理费用 (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面的各种材料费用;)

贷:原材料 (已发生的各种材料费用总和)

注意:对于车间已经领取但尚未使用的原材料,如果下月生产还要利用,应办理假退料手续,不能计入本月的生产费用由本月产品承担。

(二)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对象

燃料实际上也是材料,因而燃料费用分配的程序和上述原材料费用分配的程序和方法相同。但在燃料费用比重中较大、与动力费用一起专门设立"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应该增设"燃料"会计科目,并将燃料费用单独进行分配。

其原理同材料费用分配,这里不再作介绍。

三、包装物发出和摊销的核算

1.包装物按其用途划分,可以分为下列四类: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的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出租和出借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2.各种包装材料,例如纸、绳、铁皮、属于原材料,应在原材料科目中进行反映。

3.包装物发出的核算为着用于生产过程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属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专设成本项目的主要材料费用,应单独的直接计入或者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4.用于销售过程随同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属于产品销售费用。。

5.用于销售过程随同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属于企业其他经营业务的费用,应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6.按计划成本进行包装物日常核算的企业,还应参照发出包装物的计划成本和包装物的成本差异率,计算调整发出包装物的成本差异:即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包装物成本差异(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时,即超支,用蓝字补加;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时,即为节约差异,用红字冲减。这一点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的会计分录是一样。)

7.掌握教材P57的例子,(第一笔分录是按用途的不同,将包装物分别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之中;第二笔分录是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成本差异"不论是超支还是节约,都是记在贷方,超支用蓝字登记,节约用红字登记)

8.出借包装物的价值摊销和修理费,应作为产品销售费用处理。

9.出租包装物,有租金收入,属于工业企业经营业务中的一种非主营业务,即其他业务。其租金收入属于其他业务收入,因此,与之配比的出租包装物的价值摊销和修理费的,属于其他业务支出。

10.出租、出借包装物价值的摊销,应视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业务是否频繁,出借、出租包装物数量的多少的金额大小,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和净值摊销法。

11.出借、出租包装物的一次转销法。发出出借的包装物时,应借记产品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出租包装物时,应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在这里,应注意出借与出租的不同会计处理)

12.在一次出借、出租包装物的价值较大,为了比较合理的分月负担包装物摊销的价值,也可以计入待摊费用,通过待摊费用科目;分几个月摊销:

13.分月平均待摊时,借记产品销售费用(出借)其他业务支出(出租)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14.出借、出租包装物报废时,应按其残料价值冲减相应支出。材料的计价入库时,应借记原材料的科目贷记产品销售费用或其他业务支出。

15.在按计划成本进行包装物日常核算的企业中,每月末还应调整第一次发出新包装物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待摊费用处理的包装物价值的,应按实际成本计算、分摊。(也就是说,待摊费用会计科目应按实际成本反映。结合教材P59页的第三笔会计分录进行理解)

16.掌握一次转销法的优缺点P59

17.五五摊销法

掌握其含义

五五摊销法应设置的五个明细科目

掌握第61页的会计处理

掌握五五摊销法摊销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18.净值摊销法

掌握其含义,第63页的会计公式

掌握其摊销的特点:每月包装物的摊销额呈递减趋势

掌握其会计处理,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第三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进行外购动力的核算,一要进行动力费用等支出的核算,二要进行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一、外购动力费用等支出的核算

外购动力在付款时,按理应该动力的用途,直接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通过"应付帐款"科目核算,其在付款时先作为暂付款处理,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月末按外购动力的用途和数量分配费用时,借记各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理解其原因)

二、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动力费用的分配,在有仪表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动力的数量以及动力的单价计算;但没有仪表的情况下,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机器功率时数的比例,或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

1.分配的计算公式

P74.有仪表记录时,动力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没有仪表时,动力费用的分配的计算公式:

2.动力费用的核算

在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单独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对于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但没有设立"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动力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假设某公司直接用于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所发生的外购动力费用共为4,550元,没有分产品按装电表,规定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机器工时为:甲产品2130小时,乙产品1,373小时。动力费用分配计算如下:

首先应计算动力费用分配率=动力费用总和/分配标准总和=4,550/(2,130+1,370)=1.3

得出每一机器小时应承担动力费用为1.3元;

则甲产品动力费用=2130*1.3=2769元;

乙产品动力费用=1370*1.3=1781元。



第四节 工资费用的核算

一、工资总额组成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和。

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工资总和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集体计件工资还应在集体成员内部按着每一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向支付的工资包括: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于疾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和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和这一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2)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工资费用的大部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也有一些工资费用不是如此,例如在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是职工福利费用的一部分,应作为一应付福利费开支,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这里应会选择)

二、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

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计算计件工资费用,以产的量记录中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记录依据。因此,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是工资费用核算的主要原始记录。(会选择)

(一)考勤记录

考勤记录时登记出勤和缺勤时间和情况的原始记录。考勤记录一般采用考勤簿的形式,也可采用考勤卡片形式。

(二)产量记录

产量记录,也称产量及产品工时记录,是登记工人和生产小组和在出勤时间里完成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产品所用工时数量原始记录。

工废是工人操作造成的,不计算计件工资。

三、工资的计算

工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工资制度,其中最基本的工资制度是计时工资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

(一)计时工资的计算

采用月薪制计算的应付工资,由于各月日历天数不同,有的月分30日,有的月份31日,二月份则只有28或29日。因而,同一职工各月的日工资率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日工资率的计算工作,日工资率一般在按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计算:(1)每月固定按30日计算;(2)每月固定按年日历日数365日减去七个法定假日和78个星期日,再除以十二个月算出平均工作日数23.33日计算。

应付月工资一般有四种计算方法:P82

在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由于节假日也算工资、因而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算工资。事假病假等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缺勤日扣工资。

在按23.33日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节假日不算、不扣工资。(在计算时应注意区别)

(二)计件工资的计算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应付工资=本月内每一种产品的产量*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这里的产量包括合格品产量和不是由于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品产量。由于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品,不计算、支付工资,有的还应由工人赔偿损失。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按生产小组等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与上述相同。不同之处:集体计件工资还在集体内部各个工人之间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掌握P86页题计算

四、工资结算和支付的核算

在支付工资时,实际应发的每一职工的现金为:

应发金额=应付工资+待发款项-待扣款项

(一)工资结算凭证的填制

(二)的工资结算支付的帐务处理

凡是包括在工资总额以内的各种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均应通过该科目核算。发放工资时待放的款项,不属于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不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五、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工资费用的分配,是指将企业职工的工资,作为一种费用,按照它的用途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等,或由规定的资金来源开支。

(一) 工资费用分配的一般程序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若是直接计入费用,则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如计件工资;或是间接计入费用,则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产品的成本,如计时工资,或同一生产工人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

1、 分配的标准及分配公式

(1) 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生产工人工资费用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生产工人工资费用,能够将产品所分配的工资费用与劳动生产效率联系起来。因此,按产品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工资费用比较合理。掌握其分配公式:P93页(其实是P37页公式的细化,建议大家记P37页的公用公式)掌握在计时工资制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所分配的工资费用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2) 在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也可以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工资费用。(由P37页的公式可推出P94页公式,所以不必去死记该公式)

掌握例子

2、 核算

(1)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并设有”工资及福利费”项目的,应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工资及福利费”

(2) 直接进行辅助生产的工人工资,并设有”工资及福利费”项目的,应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工资及福利费”

(3) 间接进行基本生产的职工工资,计入?

(4) 辅助生产没有设有”工资及福利费”项目的,计入?

(5) 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计入?

(6)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

(7) 建造固定资产人员的工资,计入?

(8) 应由福利费开支的人员工资,计入”应付福利费”(不可发生错误)

(二) 工资费用分配和工资支付的数据

1、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工资的支付和工资费用的分配,有着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P97

总之,本月支付的工资都是上月应付工资;本月分配的工资费用,有的是本月的应付工资;有的是本月支付的工资(即上月应付工资)。

(1) 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从会计核算简易、权责发生原则的体现、对成本计算的影响角度去理解)

(2) 两种方法各自的使用前提:(从其优缺点推出)

1) 按照本月支付的工资分配工资费用。(由于是上月的工资在本月分配,未能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所以其使用条件是各月的工资总额比较稳定的企业。)

2) 按照本月应付的工资分配工资费用。(在各月工资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六、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企业还必须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提取应付福利费(现行比例为14%)。

(一) 分配应付福利费

1、绝大多数项目分配与工资分配一样,按工资的分配进行分类,见下表:

工资分配
计提比例
福利费用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
14%
借:基本生产成本
请注意科目的对应关系

借:辅助生产成本
14%
借:辅助生产成本


借:制造费用
14%
借:制造费用


借:管理费用
14%
借:管理费用


借:产品销售费用
14%
借:产品销售费用


借:在建工程
14%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工资
14%
贷:应付福利费



2、例外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按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应付福利费,作为管理费用开支。即,借:管理费用;贷:应付福利费。(理解为什么,P99)

3、计提的应付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疗卫生费、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工资。在实际发生上述费用时,由于第2步已将之列为费用,计入”应付福利费”,因此,在开支时,直接借记应付福利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不应再计入成本、费用,以免重复计算。


第五节 折旧费用的核算

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应作为折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P100

一、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1、 明确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的含义。固定资产在全部使用年限内的应计折旧额,并不等于固定资产的全部原值。

2、 掌握以下几个公式:

(1) 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原值-净残值P101

(2)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值

(3) 净残值=预计的残值收入-预计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3、 我国目前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是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或工作时数法)。(哪两种主要方法?)

(1) 使用年限法

1) 年折旧额的计算

2) 年折旧率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 月折旧率的计算

4) 月折旧额的计算

5) 折旧范围的确定P103(重要,选择题型,记住几种例外情况,如当月增加与当月减少,房屋及建筑物,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2) 工作量法

1) 掌握其原理:按照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量或工作时数计算折旧。体现了多作多折旧,由此推出P104页的适用范围。(理解,选择)

2) 计算步骤:分两步。P103的两个公式。

二、 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

1、 分配总的原则:

1) 车间的机器设备与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2) 行政部门的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3) 用于其他经营业务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2、 实务操作:

每月折旧额的计算均按月初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原理:见P103,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第六节 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一、 利息费用的核算

(一) 利息费用是经营管理费用中的一项,应计入”财务费用”,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二) 利息费用一般是按月预提,按季支付。对本月发生的利息费用,但尚未支付的利息费用,应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

1、 本季度第一个月计息时,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贷:预提费用(利息费用尚未支付)

2、 本季度的第二个月计息时分录同上

3、 本季度的第三个月计息时分录有两种做法。

(1) 季度内各月的利息均采用预提的做法,则季度末月的利息费用也先预提后支付调整。

即:

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贷:预提费用(该分录同前两个月)

按实支付利息时,直接将预提的财务费用与实际支付的财务费用的差额挤入当期”财务费用”。实际支付的利息多于预提的,则借记”财务费用”,反之,则贷记”财务费用”。

即:

借:预提费用(按本季度三个月各月预提数之和,支付利息之后,反映负债减少,所以记在借方)

借:财务费用(实际支付的利息大于预提金额;若小于,则记在贷方,冲减本季度多计的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2) 为了简化核算,对于季度末这一个月份的利息费用,可以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将本季度(三个月)应计的利息费用,减去已计提的预提费用(即前两个月已计算的利息费用)所得到的差额,直接计入末月的”财务费用”。

即:

借:预提费用(前两个月之和)

借:财务费用(本季度应计利息-已计提的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

总之,第三个月,即季度末月的做法,是起调整作用。

(三) 其他注意事项

1、 利息费用如果数额较大,为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应按各月预提计入各月的利息费用。

2、 利息费用如果数额不大,为简化核算,在前两个月中可以不予反映,直接计入季度末月的”财务费用”。

3、 对于存款的利息收入,则应作为利息费用的抵减数处理。即取得利息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财务费用。

二、 税金的核算

这里的税金主要是指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金。也不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它是经营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这里不包括增值税,增值税通过应交税金核算。

(一) 购印花税票时

1、 金额较小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项目。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2、 金额较大时,分月使用时,先计入”待摊费用”费用,然后分月待摊计入”管理费用”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分月领用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二) 计算当月应交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

1、 计算税金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

2、 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三) 计算营业税、教育费附加时

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

贷:其他应交款

三、 其他费用的核算

在发生这些费用时,应按照发生的车间、部门、用途,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以及”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贷记现金等其他有关科目。

总之,这一章主要进行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划分,并进一步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划分为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两项,为以后的计算产品和利润做出了第一步的工作。


第四章 工业企业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 待摊费用的核算

一、待摊费用支出的核算

(一) 掌握待摊费用的概念:

1、 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d1] 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

2、 这种费用发生以后,由于受益期限较长,不应一次全部计入当月成本、费用,应按照待摊费用的受益期限分月摊销计入各月的成本费用。[d2]

3、 它是一种等待摊销的费用,在没有摊销之前,它是一种流动资产。

(二) 其他规定

1、 摊销期限的限制: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的,应该作为递延资产核算。

2、 受益期限虽然超过一个月,如果费用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不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而直接计入支付月份的成本费用。

二、待摊费用摊销的核算

(一)待摊费用的核算

1. 发生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包装物”等有关科目。

2. 分月摊销时,应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其待摊应按摊销费用的车间、部门和费用的用途,分别计入"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科目的。

(二)待摊费用摊销期限的确定:

1、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可以按照修理范围大小和间隔时间[d3] 长,分为小修理和大修理两种。小修理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当月有关成本费用。

2、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应该采用待摊或者预提的方法,分月摊销、预提。如果先进行大修理,后使用,其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应该采用待摊的方法[d4] ;如果先使用,后修理,其大修理费用应该采用预提的方法。[d5]





第二节 预提费用的核算

一、预提费用的核算

(一) 掌握预提费用的概念:

1、 概念: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记录各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

2、 性质:是一种负债。

3、 预提数与实际数差额的处理:预提费用预提总额到预提期末可能与实际费用总和发生较大差额,应及时调整预提标准。预提费用总和与实际费用的差额[d6] ,一般应调整计入预提期末月份的成本费用。如果预期期内实际发生的费用大于已预提费用,该科目会出现借方余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在预提期末以前分月摊销。[d7]

二、预提费用实际支出的核算

(一) 预提费用实际支出的核算

1. 预提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

2. 已经预提的费用在实际支付时,不应再计入当月的成本费用,而应冲减预提费用。即借记预提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 预提费用余额的性质判断

1、 预提费用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项目,它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是负债项目;但作为一个会计科目,它既可能有贷方余额也可能有借方余额,因而是负债和资产双重性质的会计科目。

2、 贷方余额为预提费用,属于负债;借方余额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属于资产。

(三)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采用按月预提、定期结算的前提:

1、 是先使用,后修理。注意与使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大修理费用的区别。

2、 其预提费用总和实际修理费用总和应相等。


日期:2005/8/10
编辑:达德教育
来源:www.dadeedu.com/tj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相关链接:

关于下达广东省2014年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通知   [2014/11/20]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2014/11/22]
关于下达广东省2014年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通知   [2014/11/21]
关于下达广东省2014年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通知   [2014/11/21]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2014/11/20]
山东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2014/1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远程教育)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   [2014/11/7]
2015年春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招生简章   [2014/11/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本科自考培训班广东省招生简章   [2014/1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科自考培训班广东省招生简章   [2014/11/4]
深圳大学金融本科自考培训班广东省招生简章   [2014/11/4]
深圳大学金融专科自考培训班广东省招生简章   [2014/11/4]
中山大学计算机网络本科报考服务班广东省招生简章   [2014/9/30]